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志愿者 >

一农民历时18年写村志

时间:2012-02-05 09:44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一位普通的农民,为了爷爷的临终嘱托,他四处奔走抢救革命历史资料,历时18年先后写了《留给后人的纪念》、《李家石河村志》两本书,并促成了建设于上世纪30年代李家石河完小的重建。
写书只因爷爷的嘱托
  1月31日下午,在市区宏大路一托运公司,记者见到了朱际明。他和几个工友合住一面积约10平方米的宿舍。一张木桌,一盏台灯,这是他写书创作的地方。桌子上摆放了一堆用演草本、复印纸订成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这都是我写的草稿,现在几经易稿,终于写完了。”朱际明拿出一本书,书名叫《李家石河村志》。记者注意到,书上面所有的字都是手写的,图片均是复印上的。字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上的。
  “这本村志,记叙了一个事实。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太平盛世,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拓进取,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李家石河村志》的前言里,朱际明这样写道。
  朱际明告诉记者,他是临沂经济开发区芝麻墩街道办事处李家石河村人,今年49岁。李家石河村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诞生于1930年6月的李家石河完小,以激发爱国热情、培养革命人才为基调,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士;1939年2月,李家石河村党支部成立,这是原临沂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抗日战争中,李家石河村是著名抗日模范村。
  “我写的第一本书名叫《留给后人的纪念》,开始的时候也是用手抄。”朱际明说,“我一个农民,从1994年开始,用18年的时间写了两本书,这是为了爷爷的嘱托,也是为了让现在的人们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募捐16万重建革命小学
朱际明告诉记者,他爷爷朱玉珉是李家石河完小第一批毕业学员。他1939年入党,1947年成功打入国民党内部,担任“两面保长”,主要从事分化瓦解敌人、保护我军工烈属工作。1993年,朱玉珉去世。临终前,朱玉珉嘱托朱际明,关于李家石河村以及李家石河完小的很多资料都找不到了,他希望孙子能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后人重新认识这段光荣的历史。
  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从1994年开始,朱际明开始搜集整理资料。他骑自行车先后到了兰山、河东、郯城、临沭等地,走访了李家石河完小的毕业生、经历了那个年代的老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2001年,在党的80岁生日之际,朱际明编纂的《留给后人的纪念》正式出版了,这本书详细描述了李家石河完小这所抗战学校的历史以及培养出的一批抗战骨干力量的故事。
  “爷爷生前的另一个心愿是重建李家石河完小。”朱际明说,这所学校于1930年由村民集资建立,为革命输送了大量人才。可惜的是,这所抗战小学在1941年毁于战火。解放后,被摧毁的学校一直未得到修复。2002年,朱际明在社会上发起重建李家石河完小,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最终共筹得捐款16万元。2002年底,这座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校终于再次建成。
手稿完成无钱出版
  《留给后人的纪念》完成后,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朱际明继续搜集,准备写《李家石河村志》。他最远到过济南,有的革命老人已去世,他就与其家属交流,一些偏远的地方就用书信进行沟通。
  由于长时间写作,2008年,朱际明患上了脑梗塞,并伴有高血压病。他住了半个多月的院,出院后继续写作,至今他还一直在吃降压药。
  据了解,朱际明家庭并不富裕。在他搜集资料写书的18年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落在了他媳妇的身上,但媳妇很支持他的工作,没有什么怨言。去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大学,二女儿也上高中了。2011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朱际明来到了一托运公司打工,工作之余就在宿舍里写作。
  在2001年,朱际明募集了两万元才使《留给后人的纪念》顺利出版;现在《李家石河村志》手稿终于完成,因为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出版的费用,所以《李家石河村志》一直没有出版,他始终在寻求他人的帮助。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