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晚报成立五周年之际,举行“驿动第五季”首站主题活动——市民共建希望小学,将集广大市民之力,在“中华抗日第一村”——我县板泉镇渊子崖村共建一所希望小学。希望广大的热爱家乡的莒南老乡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希望小学添砖加瓦。 沂蒙晚报社已精心设计了爱心标志物,每位捐款市民都将得到我们派发的标志物——爱心黄丝带。另外,出资1万元以上的爱心企业将获得班级命名权。希望小学建成以后,校内班级将以这些爱心企业的名称命名。 汇聚您的爱心,凝聚希望的力量。不论多少,都体现了您的关爱!让我们的爱心延续,让我们的关爱在英雄的土地上萌芽!让满载爱心的黄丝带飘舞起来,让爱的能量蔓延整座城市! 附倡议书:
倡 议 书 亲爱的朋友: 还记得那个趴在小矮桌上,手握半截铅笔,两眼充满对读书渴望的大眼睛女孩吗?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大眼睛女孩幸运地继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善心如水,它可以滋润所有干渴的心田。心怀仁爱是心灵深处的升华与富足,它像一缕阳光,照亮自己,也沐浴他人! 1941年10月18日,山东沭水县(今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全村老幼齐上阵参战,与来犯的一千多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抗日规模最大、最悲壮、最有民族气节的一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官兵100余人,板泉区党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及147名村民英勇牺牲。战斗胜利后,在村北建六角七层红石塔,高耸入云,上面镌刻着刘少奇、陈士榘等领导人亲笔题词,高度赞誉渊子崖人民抗日爱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里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社会各界纷纷前来瞻仰渊子崖抗日遗迹,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们。2005年,壮烈的渊子崖自卫战场景被复原在了沂蒙精神晋京展上,村民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沂蒙精神的真谛,也触动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的心灵。 渊子崖完小始建于1952年,占地10亩。80年代以来,改建教室60余间。现有10个教学班,12名教师,342名学生。该校多年来,以“办现代化学校、育新世纪人才”为办学宗旨,教学质量突出,在2006年-2007年度,学校被评为全县教学教研先进单位。 “驿动第五季”首站爱心活动,本报将与广大市民一起,在渊子崖村共建希望小学,给这里的孩子们一个安全、温暖的就学环境。 让我们一起,心手相连,将爱心传递,在关注希望工程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希望小学的捐助,不只是一时的善行,而将会持续下去,燃点希望的火种!爱的付出,将会被受到关爱的孩子们永远铭记于心!仁爱的光辉也将温暖我们自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爱心汇聚希望的力量! 请立即行动,加入我们的行列! 捐助热线:8966111,8966100 市希望工程专用账户 户名:山东省临沂市希望工程 帐号:800001801005200000267 开户行:临沂市商业银行金都支行(请务必注明“捐助希望小学”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