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沭县城,有这么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有一个响亮的外号——“老八”,但凡50岁往上的人几乎无人不知,乍一听还以为是江湖中人。然而,真实的“老八”却是这样的:身高1.42米,一双严重变形的罗圈腿,黝黑的皮肤,满头的白发,岁月和苦难在他脸上刻下深深地印记。说“老八”出名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他身残志坚勇敢面对生活,多年打拼终于小有所成;二是因为他几十年来乐善好施,不求回报但求问心无愧,用真情和善良感动着每一个人。他就是孙洪胜,一位从苦难中走出的“民间慈善家”。
“让人装麻袋里的滋味永生难忘!”
孙洪胜今年61岁,家住临沭县临沭镇富民社区,先天的残疾导致了他身材矮小,双腿严重变形,俗称“八梁腿”,“老八”的绰号也由此得来。从小失去了母亲,孙洪胜便一直和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以要饭为生;12岁的时候开始在工地上干活,一干就是十几年;三十多岁娶上媳妇有了家,后来儿子却让患有精神病的媳妇给摔断了腿,一家四口三人残疾;四十多岁开始创业开大排档,十几年住在废车厢里,遍尝创业艰辛、人间冷暖……
1962年,年仅12岁的孙洪胜加入到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的建设大军中。因为身材矮小且双腿残疾,孙洪胜只能干一些轻活,人家一次推一车沙土,他只能多推几个来回才能完成一车的量,挣的工分自然要比别人少很多。身体的劳累还可以忍受,人格的歧视却让年少的孙洪胜尝尽了世态炎凉。在工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忽然从背后套上一个麻袋,瘦小的孙洪胜就只能蜷缩在麻袋里,任人踢来踢去当成球耍;后来到了凌山头水库工地去干活,寒冬腊月里,孙洪胜经常是莫名其妙地就被身后一脚踢入冰冷的水中,出来后衣服上都结了冰却没有一件衣服可换。“一回想起被人装在麻袋里的情景,我就忍不住淌眼泪,永生难忘啊!”孙洪胜哽咽着说。
1980年,经过媒人牵线搭桥,30岁的孙洪胜终于结婚了,对象是邻村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姑娘。“没办法,谁让咱又穷又有残疾来。就是这样也是她娘家人看俺忠厚老实才勉强答应的!”老孙无奈地说。婚后,在孙洪胜的悉心照料下,妻子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并相继生下一儿一女。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一次,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吃奶用劲过大,直接刺激妻子病发,妻子顺手就把儿子扔了出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小腿骨当时就摔断了。“那时咱是太穷了,连一分钱也借不出来啊,要是当时有钱治,俺儿也不至于残疾!”提及儿子,老孙有着深深地自责。
艰苦的创业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当了十几年劳力的孙洪胜有了改行的想法。经别人介绍,他来到一个知青点开始学做厨师。由于孙洪胜肯吃苦,爱钻研,做的饭菜清香可口,因此“孙厨师”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1986年,孙洪胜又来到县府招待所当起了厨师,这一干又是四年。
1990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孙洪胜毅然辞掉了工作,开始了他艰苦的创业。“我这人性格很倔,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哪怕风险再大困难再多,我也要坚持下去!”孙洪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第一个饭店是在医院附近开的一家“微利餐馆”,说是餐馆,其实就是一个不足三十平方米的铁皮屋,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的像冰窖,孙洪胜一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屋子里熬了十多个年头。每天,孙洪胜要早早来到菜市场买肉买菜,回来后安顿好妻子吃饭和孩子上学,老孙就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由于靠近医院人流量大,再加上孙洪胜厨艺好而且饭菜价格公道,很快,餐馆的生意开始兴隆起来,这一干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