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琅琊关注 >

刘宗永:孔子的智慧 仁爱精神典范

时间:2017-12-21 10:44来源:未知 作者:沂蒙慈善
  

       孔子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名列第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是1988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所得出的结论之一。孔子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又有怎样的影响?12月9日的市民大讲堂讲座再讲孔子,百余市民跟着北大博士刘宗永汲取孔子智慧。

 

\


  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他的智慧是什么呢?孔子是一位关怀人性、启迪智慧的卓越智者。他感慨于春秋乱世给苍生带来的诸多磨难,以人性的目光关注纷繁复杂的社会人情。他重视道德修养,确立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形成以礼乐教化世人和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宗永博士说,孔子的智慧一是体现在孔子的行为上,他具体做了哪些事?首先是他的职业生涯,做过职业的政治家,做过职业的教育家,做过业余的义务的文献整理家,是自觉的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而是体现在言论上,孔子创造的成语、格言已经进入我们民族的语言中,自觉不自觉地都在使用。这些语句所传达的价值观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中都在每天践行着、落实着。“百姓日用而不知”,已经化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传承下去。《论语》记孔子及其弟子语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智慧,即儒家的智慧。

 

\


  关于孔子智慧给我们2点很深的感受,一是很年轻的人和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对孔子智慧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的生活经验越是丰富厚实,孔子智慧对你的启示和教益越大。二是智慧不会过时,历史的风雨也不会使智慧褪色。孔子的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而大智慧应当属于所有的时代。

主讲人刘宗永是北京大学古文献学博士,现任北京市方志馆副馆长。他主要是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基本历史文献,从孔子一生的主要事迹,结合孔子的主要言论,总结日常生活、职业选择、教育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人生智慧。当日市民大讲堂座无虚席,讲座两个半小时,听众还意犹未尽,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向刘博士请教和探讨。

\


相关链接

重温孔子言论,感悟智慧人生

刘宗永在讲座中说孔子的智慧最重要的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这些千古传诵的言论道出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哲理,可谓是孔子智慧的精髓所在。一起来重温一下孔子的部分言论,从中感悟人生智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出“忠恕之道”,来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准则,而解释“恕道”的这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伦理准则的根基,具有普世性。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一个“仁者”并不难,只要坚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推己及人”的原则就可以了。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的原则扩展开来,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美德,就可以形成家教、家风、家道,而这要靠子女对父母家教、家风、家道的一代代的继承,也就是孔子说的“慎终追远”,进而由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使得社会风气良好,“民德归厚矣”!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均衡的,在学习、实践中靠近“道”,以“道”为人生的旨归;实践中以“仁”“德”为纲领和原则,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学习各种知识,加强做事的能力。无高远的志向,人就难免俗气平庸;没有相当的德行修养,人就无根,最终也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有安顿的地方;没有对于“艺”的学习,知识不渊博,人生就会枯燥,对他人也不会有大的贡献。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首要在于立志,在持续的学习中慢慢走向精神成熟,最终与“道”合一而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完善,孔子的一生是刚健进取而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通向“至善”的过程,为每一个人树立了榜样!(崔洪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沂蒙慈善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21-10-08 13:1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