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琅琊关注 >

“就业难”背景下的“用工荒”

时间:2011-03-07 15:59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就业难”并未因为“用工荒”的出现迎刃而解,相反,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两面竟在同一时间纠结出现。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目前“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对此,正在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农民工从“找生计”到“找尊严”
扎“招工难”并非“民工荒”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代表:“招工难”并不意味着就是“民工荒”。全国的劳动力供应还处在供过于求的阶段,春节过后的用工紧张远没有达到“荒”的程度。
  ■云南省昆明市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燕委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在源源不断供给的情况下,出现了“5个岗位对一个农民工”的现象,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原因是随着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向好,大量工作岗位被创造,对农民工的需求也在春节前后集中释放;一个原因是当劳动力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时,农民工对自身权益和薪资待遇的主张加强,待价而沽。
扎“归宿感”引导农民工走向
  ■四川省眉山市市长李静代表:
随着西部产业的崛起,东西部农民工薪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不少劳务输出大县当地企业给出的普工薪资标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普工薪资水平差距也就三、五百元。
  当薪资差距不足以吸引农民工背井离乡时,“归宿感”就成为农民工择业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家乡就近就业成为今年很多农民工求职的鲜明特征。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委书记马吉林代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都是这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农民心中的痛,很多人都是带着极大的愧疚回家,又带着极大的歉意离乡的。
扎从“找生计”到“找尊严”
  ■四川省遂宁市市长胡昌升代表:农民工的心声,已经从“打工挣钱,维持生计”的目的,向“争取尊重、改变命运”的目的转变。
  多年来,农民工曾是最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30年过去了,企业仍然沿用“廉价劳动力”的用工思维去使用农民工,在一些地方,“自杀讨薪”、“开胸验肺”这样的悲剧仍在发生。
  ■肖燕委员:目前,我国有2.4亿农民工,他们更强烈地要求子女受教育的机会、要求基本的社会保障、要求工资待遇的提高、要求工作环境的改善。从当年的“民工潮”到如今的“民工荒”,我们应该能读出一种力量在成长。
?观点1
统筹解决扶贫与缓解“用工荒”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会主委孙贵宝: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劳务移民应成为未来移民的主要方式之一。劳务移民既可成为缓解“用工荒”的重要措施,也可助力移民“拔穷根”。
  政府应逐步加大投入,在子女教育、就医、社会保障、廉租房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同城待遇”,让农民工能在城市、城镇安下家、安好家。扶贫部门也可创新思路为劳务移民创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刘金虎:
是否有一技之长直接关系到劳务移民的质量。加强劳务移民培训,对偏远山区年龄在18-50岁间的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府组织、中介搭台、能人带动和自主赴外就业谋生,参与城市化建设,并逐渐定居城市。
?观点2
将“三本”大学改为技工学校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据报道,全国2010年毕业的600多万大学生中,还有60多万尚未就业。尤其是“三本”学校招生人数可能占全部高校的20%-30%,而这部分学校的就业率远低于高职、技校。鉴于此,适当缩小高等教育规模,将大学三本(独立学院)改成培养技工类人才的技术学校,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荒的两难问题。
?观点3
莫让农民工成为城市“过客”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程:
政府要带着真情关心农民工这样的城市边缘群体。
  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比如医疗、社保、子女上学等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沦为城市的“二等公民”。
  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不要过多干预市场事务,而是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事业上来。弥补市场竞争带来的贫富差距、收入不均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要破解农民工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改革户籍制度,让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城市,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全国人大代表吴德星:
应该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农民工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