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孕育进步,进步赢得未来。近年来,我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基础工程之一,通过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让100多万未成年人沐浴文明雨露,绽放最绚烂的芬芳。
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根本任务,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特色品牌,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和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学校、家庭、社会……处处撒播着文明的种子。我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把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帮助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实现从“自然家长”到“合格家长”的转变;将社会作为未成年人的“大学堂”,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和激励孩子们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以“沂蒙精神”为抓手,组织开展了“传承沂蒙精神活动”,培育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相继开展了“歌唱祖国庆六一”主题队会、“青少年爱国主义电影进社区”、“我爱我的祖国”青少年文艺晚会等活动……
每到周末,临沂二小二年级小学生赵阳就缠着妈妈来到市科技馆“泡”上半天,从一楼的儿童科学乐园到二楼的科普天地,每一个项目,她都兴趣十足地摆弄、玩耍,每一个科普设施她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和赵阳小朋友一样,去图书馆看书、到科技馆里探索世界、到少年宫里学习各项技能,已经成为我市城乡广大中小学生度过节假日的重要方式。多年来,我市注重加强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体育馆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阵地。
以校内设施为载体或依附社区、村居文化活动中心,聘请民间艺人、先模人物、“五老人员”担任辅导员的“乡村少年宫”,现已发展到700多个。在兰山区枣沟头镇有一所特殊的学校———“4点半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100多名来自各村和社区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担任教员,到教室给未被家长接回家的孩子辅导功课,和孩子谈心交流。去年,全国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肯定并推广我市的经验和做法。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已渗透进了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我市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考评奖励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净化工作,始终保持对互联网、手机淫秽色情有害信息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共建和谐文明网络”活动,“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传播活动;建立市、区(县)网络文化市场监控中心,向家庭、学校和网吧推荐应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平安世博”文化市场专项保障、文化市场暑期整治等为重点,认真组织学校及周边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临沂模式”,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2009年12月,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优秀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是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亮点。我市青年作家鲁冰创作的童话集《月亮生病了》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最亮的眼睛》获山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李岫清的《小银鼠与幻想大王》、鲁冰的《小鸟快飞》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文明其精神,开启其心智。沐浴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沂蒙广大青少年在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上健康茁壮成长……
王志华 尹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