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慈善快讯 >

一起去刨 “爱心葱 ”

时间:2011-01-10 14:28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自本报发出一起去刨“爱心葱”的倡议后,得到本报小记者与爱心市民的热烈响应。14台车、50余名小记者及爱心市民集合在一起,大家不仅用自己的劳动减轻了葱农的负担,还通过购买自己刨出的“爱心葱”,去缓解葱农的销售压力。
  9日8时,大家早早赶到集合地点,尽管室外温度很低,并且还刮着西北风,但却没有冷却大家的热情。爱心市民祁云女士带着年仅两岁半的宝宝来了,热心教师张建彩带着儿子和学生来了,爱心小记者王一帆尽管头一天晚上还发烧,但还是坚持让父母带着来……大家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奉献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困境中的葱农。
  到达苍山县大仲村镇永安村后,望着成片的葱地,许多小记者兴奋地叫起来。随后,爱心市民们分得了两垄葱地,开始大家还觉得少,可干起来后才发现刨葱并非易事。由于连日来持续低温,葱地被冻得结结实实,许多人带来的小铁锨、小锄头根本敲不动葱地,老葱农马召远等给大家找来农具,并手把手地教大家刨葱。
  于是,家长们负责刨土,小记者们则跟在后面去拔葱。“1棵、2棵……我拔的最快乐,都21棵了”,“哇塞,我拔的是最大的”,“比比看,我拔的最长”,小记者们展开了劳动竞赛。而一些年龄更小的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小冠臣跟在哥哥后面当起了助手,小哥俩“嘿吆、嘿吆”合力拔葱,而年仅两岁半的窦奕辰则缠着妈妈一起捆葱。尽管户外寒风刺骨,许多小朋友脸颊被冻地通红,小手也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个叫苦。
  近两个小时过去了,分给大家的两垄大葱才刨完,大家已是累得前仰后合。在称量自己劳动成果时大家发现,一上午只刨出了430公斤的大葱。“这些农民伯伯太不容易了,我们这么多人才刨了这些就累坏了,他们却要干那么多活,这大葱还卖不上价。”小记者们很有感触地说。
  此次活动除了减轻葱农负担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认购“爱心葱”,大伙在劳动完后,把自己刨出的大葱全部买了下来。
  一上午的劳动结束后,总结收获时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奉献了爱心,还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葱农劳作的艰辛,是一堂难得的教育课,大家收获颇丰。
■现场花絮
窦奕辰:两岁半的爱心小市民
  9日上午,爱心市民和晚报小记者们组成了长长的自驾车队,来到了苍山县永安村的葱地里。在长长的队伍里,有一个小身影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祁女士的宝宝窦奕辰,虽然只有两岁半,但是宝宝似乎明白爸爸妈妈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是也忙着在现场帮忙,拿着一棵葱晃晃悠悠地跟在爸爸的身后。
  祁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天冷,孩子年龄也小,但还是希望从点滴培养宝宝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别看我的宝宝小,但是她明白今天是来帮忙拔葱的,一问她今天要干嘛,她就会笑眯眯的说‘葱’。”祁女士说。
小记者扈强:“我拔了242棵葱!”
  9日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小记者的参与,在这些热情高涨的小记者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小记者,他叫扈强,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
  一来到葱地,他就拿着小铁铲开始挖葱,可是不一会扈强就发现,葱白部分埋在很深的土里,而且土还上了冻,想把葱完全拔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扈强决定和爸爸妈妈分工合作,大人负责刨土,他负责拔葱。“1棵、2棵、3棵……”扈强一边小心翼翼地拔葱,一边数着数。
  拔葱活动完成后,扈强在一旁大喊着,“我一共拔了242棵葱,242棵!”看着自己面前的劳动果实,扈强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在与扈强交流的时候,细心的扈强告诉记者,今天来了这么多人,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拔了两垄葱,看着一望无际的葱地,扈强的心里感慨万千,“没想到拔葱还要付出这么辛苦的劳动,地里还有这么多葱,农民伯伯要拔多久才能拔完啊?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一定要珍惜粮食。”
小记者王一帆:最敬业的小记者
  王一帆是沂河实验学校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拔葱也是王一帆作为晚报小记者第一次参加的活动,所以显得很兴奋,一来到现场,就一头扎进了葱地,卖力地拔起葱来。一边拔葱,一边还不忘叮嘱身边的小伙伴们,要多拔葱,多帮助葱农。
  据王一帆的妈妈李女士介绍,最近王一帆一直在感冒,8日晚上还烧到38度,可今天孩子早上6点就起床了。“虽然担心她的身体,但看着她的高兴劲,我也不忍心拒绝她参加活动的心愿,于是就全家总动员了。”李女士告诉记者。
林冠宇:“我要尝尝自己拔的葱”
  林冠宇是商城实验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得知要帮助葱农拔葱的活动后,他动员妈妈和弟弟一起来现场拔葱。“虽然我平时并不喜欢吃葱,也从来没有拔过葱,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农民伯伯的忙。”
  林冠宇的妈妈郭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不喜欢吃葱,可是在拔葱的时候,儿子却突然告诉自己,回家要尝尝自己拔的葱是什么味道。“这次参加拔葱活动,不仅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不易,还能改掉一些挑食的毛病,真是一举两得啊!”郭女士说。
席浩然:“我要发明能拔葱的机器”
  9日上午,爱心市民席德江带着全家来到现场拔大葱,儿子席浩然今年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儿子一直没有下地劳动的体验,希望能够通过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席德江说。
  一来到现场,席浩然就非常活跃,在葱地里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气温较低,但是不一会的功夫,席浩然的额头就冒出了汗珠。当记者问他拔葱累不累时,小家伙的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我不累,但是农民伯伯要拔更多的葱,他们肯定很累。”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席浩然的劳动体会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认真,“我要发明一台机器,它可以自动支出一个帐篷,这样农民伯伯在劳动的时候,就不会风吹雨淋了,它还可以自动刨土,自动把葱拔出来,这样农民伯伯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了。”
  (文图杨帆 何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管理员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10 16:06 最后登录:2022-11-02 07: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