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的病情,杨道青不禁悲从中来。
夫妻相濡以沫。
杨利兴(左一)服侍父亲喝水。
医生在检查病情。
人到中年患上了白血病。
配型成功却要放弃治疗。
20万元手术费还存5万缺口。
《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琅琊新闻网共同关注一个普通农民。
本网记者 孔令华
■求助
5万元,救救他的命
4月10日,沂水中心医院(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宣传科科长于春洲联系到琅琊新闻网,请求帮助一位白血病患者,并传过来一封患者的求助信:
我是沂水县高庄镇古坟坦村村民,杨道青,今年四十周岁,现家中三口人,儿子在高三读书面临升大学,近三年高中花去近三万元。
四年前母亲得“脑血栓”病卧床三年,去年病故,花费现金近四万元。近几年来我为照顾母亲也无法外出打工挣钱,我和妻子只靠种每人半亩地维持生活,无其它经济来源。
更为难过的是身强力壮的我去年九月份经医院查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沂水中心医院中西医相结合治疗共花费现金四万元,以上费用除靠银行贷款外,就是取借于亲戚朋友,拖欠债务近十万元。
无奈之下,我和我仅有的两个妹妹前几天去济南某医院做了骨髓移植配型,幸运的是我和我的大妹妹无论是在血型上还是在其它方面都符合做骨髓移植的条件。据说做此手术需要大笔资金,二十多万元。面临经济困难,有病不能不治的情况,请求社会各界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救救我的命。
沂水县高庄镇古坟坦村 杨道青
二00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陷入困境寻求媒体帮助的人很多,可由主治医院代患者求助媒体的,却不多见。当记者带着疑问寻求答案时,于科长平静的说,如果再有5万元,就能凑够相关费用,这个病人就可能活下去,现在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这5万块钱了,不救太可惜。朴实的言辞让人动容。
■探视
大病袭来,和美小家塌了天
4月12日,琅琊新闻网记者会同沂蒙晚报、鲁南商报记者赶到沂水中心医院,见到了这位患病的男子。据他的妻子公为苗介绍,去年6月,一向身体强壮的丈夫突然感到自己经常头晕,身体乏力,而且肚子发胀,并伴随着轻微的低烧,她以为是丈夫太累,也就没有太在意。让丈夫休息几天,自己到村卫生所帮丈夫拿了点退烧药,等身体稍有恢复,又继续劳作。渐渐地,杨道青感到身体越来越难受,后来,直接走不动路了。这个时候,公为苗和家人才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感冒,也不是住几天院就能治愈的普通病症,于是赶紧到沂水中心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一听“白血病”,夫妻俩顿时傻了眼。在他们印象中,这种病好象只在电视里接触过,“当时感觉天好像都塌下来了,我几乎站都站不稳。”说起当时的情景,妻子公为苗满眼酸楚。
杨道青一家生活在沂水县高庄镇古坟坦村。那是一个地处半山腰,连自行车都骑不进家的自然村,交通极为不便。杨道青做的一手好木工活,农闲时候出去打工做装修,赚钱补贴家用,家境虽然并不富裕,但是靠着勤劳能干,家里慢慢也有了一点积蓄,一家人日子过的倒也和美.可是谁能料到,此时无情的灾祸正在向这个有着人间最平凡的温暖的家庭靠近。四年前母亲得“脑血栓”病卧在床,为了供母亲治病,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2006年12月,母亲去世,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遍了,懂事的儿子今年面临高考,为了父亲的病竟准备放弃自己的学业。